雖然供水在香港一直很重要,但花了數年時間才開始建立水庫和引水道等系統。
萬宜水庫X座
沿著西貢以東的萬宜水庫南岸行駛,您可能幾乎不會注意到X 座。圓頂,窄邊形狀像天主教牧師可能戴的帽子。
通常情況下,X 座(以其水務署地圖上的名稱命名)不對外開放。但我正在與該部門的一個小團隊一起訪問,其中包括工程師帕特里克·範 (Ir Patrick Fan)。我們沿著人行天橋行走,穿過兩扇鋼門進入。在裡面,我們穿過混凝土地板,到達一個矩形開口的邊緣,我靠在金屬欄桿上,俯視塔內無水的內部。

「距底部 60 米,」範說。也許 60 公尺聽起來並沒有那麼高,但想像一下在 12 樓或更高的建築物上,俯視一個空的電梯井。下面有燈光,但即使傾斜——也要小心! ——前方,我看不清楚塔的底部。陡峭的金屬台階從豎井一側向下延伸,到達一系列樓層,那裡有很少但巨大的水管——總共四根,每根直徑 1.7 公尺。這些是排水管,將水從水庫引到一條穿過山丘的管道,到達大埔墟附近的泵站,再從那裡輸送到供水系統,為這座口渴的城市供水。
也許打開水龍頭、淋浴並認為水流是理所當然的太容易了。然而,香港的供水系統對其發展成為「世界城市」至關重要,同時也影響政府財政、改變景觀、讓生活更輕鬆、豐富戶外休閒,並確保未來幾十年的水安全。我正在參觀萬宜水庫,以了解該系統的一些運作。雖然我以前徒步過這裡,但這是我第一次進入 X 塔或任何類似的進水塔。在巨大的東壩深處,驚喜正在等待著。
供水趕上需求
當然,供水對香港來說一直很重要。但他們花了幾年時間才組織起來。 1841 年,香港殖民地建立前後,簡單的竹製渡槽幫助將水從山坡溪流輸送到村莊。
最初,殖民政府似乎對水漠不關心,到1852 年,計劃中的五口井中只挖了四口。主要水庫。即使是新竣工的,也無法滿足需求,尤其是在冬季的旱季,因此很快就開始了擴建工程,並於 1877 年竣工。而進行的漫長的追趕遊戲。
在香港東南部的大潭建造了一個更大的水庫。雖然薄扶林水庫的水依靠重力透過管道輸送到山坡上,但大潭工地需要一條 2 公尺高、2.2 公里長的隧道和一個泵站,而事實證明,這條隧道特別具有挑戰性。由於體力勞動與「基本機械」結合,九個月內僅完成了五分之一的長度,促使政府從英國引進新機器以加快進度。
從1883年到1888年,大潭工程的建設耗資$125萬港元——與受預算赤字的政府收入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雖然它確實增加了供應,並幫助城市從中環向東擴展,但配水系統仍然很初級——正如一份報告中所描述的那樣,該報告指出,到1881 年,只有1,877 間私人住宅擁有自來水,而且人們非常依賴運水。
1898年新界租借給英國後,政府開始在九龍附近的山上興建水庫。經濟改善,為港島更多水庫提供了資金——三座位於大潭,一座位於香港仔以上,政府還在那裡重建了一座私人水庫。然而,水庫建設仍然昂貴,而且城門水庫建於1920 年代和1930 年代,居住在現場的工人每月領取HK$6 的食品補貼,以代替加班費:鑑於爆炸事故和健康威脅(包括爆炸物事故),報酬微薄。
也鋪設了跨海輸水管,讓城門水池能夠為動植物公園(位於現在的噴泉下方)的配水庫供水。計量住宅供應變得普遍。
但由於香港每年降雨量波動,供水不均。 1929 年的嚴重乾旱導致長時間沒有自來水,人們排隊從鋼水箱取水。部分供水由來自上海、福州和日本的輪船以及來自珠海附近的駁船帶來。企業遭受重創,造成數萬人失業,7萬多人離開香港。
1963 年和 1964 年發生了更嚴重的乾旱,嚴格的用水限制對經濟產生了影響。在立管前排隊的婦女和通過將煤油容器改造成水容器而獲利的水桶製造商之間發生了爭鬥——據報道,其中許多水桶的製造高度可以堆放至 650 英里高。衛生條件差導致 115 例霍亂病例。

此時,船灣蓄水池的建設工作正在進行,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建在海灣的水庫。水務總監杜摩根在大埔以東的海灣游泳時萌生了這個想法。該工程於 1974 年完工,使香港的蓄水量增加了兩倍。當時,位於沿海入口的世界第二座水庫:萬宜水庫的工程正在進行,其容量甚至比船灣還大。
「諷刺的是,當這座水庫於 1978 年投入使用時,政府已經放棄了實現供水高度自給自足的目標,」香港大學水務管理計畫主任 Frederick Lee 博士說。水從中國通過管道輸送,導致香港現在從東江取水並將其儲存在船灣蓄水池,偶爾將一些輸送到萬宜島。 「這些水庫有點像水箱,」李指出。
健行、生物多樣性和生態設計的潛力
但如果您熟悉船灣、萬宜或散佈在香港各地的許多其他水庫,您就會知道它們與基本水箱有很大不同。這些湖泊坐落在樹木繁茂的山坡上,非常寧靜,彷彿遠離城市。鑑於這樣的環境,水庫及其周邊地區很受徒步旅行者的歡迎。
香港徒步聚會的組織者 SK Shum 透過電子郵件表示:“我們每年為該團體安排 1,700 次徒步旅行,其中集水區和水庫區約佔 30%。” 「引水道旁的許多道路和小徑都是水庫一個區域與另一個區域的連結。尤其是大潭、香港仔、九龍、石泥背水塘。我的徒步旅行通常涉及叢林徒步旅行,而且大多數叢林徒步旅行的入口也靠近集水區。
為了幫助調節水流並減少淤積,在水庫集水區種植和保護了森林。在增強對像岑這樣的徒步旅行者的吸引力的同時,它也使在幾個世紀的森林砍伐和日本佔領期間樹木砍伐激增中遭受苦難的植物和動物受益。香港大學生態與生物多樣性講座教授 David Dudgeon 表示:「如果你從整體上考慮生物多樣性,你會發現有史以來發生過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建立集水區,並保留土地以防止開發。 「這片土地可能會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在 20 世紀 70 年代,郊野公園的建立主要是為了集水區,而不是真正為了保護。

種植的樹木大部分並非香港本土樹木,例如台灣金合歡樹和布里斯班箱樹,它們在幾乎荒蕪的山坡上生長良好,但與當地生態系統不融為一體。 「非本地物種的落葉層更不易分解,」Dudgeon 說。 “如果溪流周圍有本地樹木,對溪流生物來說會更好,而且水生昆蟲越多,鳥類就越多。”
有一些旨在改善平衡的舉措,但這些舉措似乎緩慢而謹慎。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Billy Hau 博士在一封簡短的電子郵件中評論道:「重新造林是積極的,但在將外來樹木轉變為原生森林方面缺乏長期管理,以後(即現在)就會變得消極。
德金指出,雖然引水道有助於健行者,但動物往往會掉進去。 「有很多關於蛇、青蛙和其他動物的記錄,」他說。 「他們出不去——就會被淹死或挨餓。可以對通道進行一些重新設計,這樣就會減少掉入其中的動物。

大嶼山西部的一頭牛和至少五隻鹿被困在集水區,其中四隻鹿死亡,大澳社區牛群主席凱西·戴克森支持採取一些措施,例如在集水區設置簡單的圍欄。嚴重,被安樂死。 「我們必須採取一些措施來拯救動物免受這種命運,」她說。
Dudgeon 表示,大多數水壩的海拔至少為 100 米,而且“從生物多樣性角度來看,低地已經被嚴重破壞了。”溪流通常是渠道化的,容易受到污染,水庫系統捕獲了大量的水,以至於很少溪流全年流動。我們可能會考慮不捕獲所有的水,允許生態流動,這樣總有一些水流向下游,以維持生態系統。我們在實驗室對此進行了一些研究,發現它可以提供幫助,並且在旱季效果更大。
吳祖南醫師表示同意。他是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李弗雷德里克的同事,研究興趣包括環境政策,同樣倡導生態流——並指出這種做法在中國也被採用。 「我們的河流管理就像一條河流,兩個系統,」他說。 「在水務署運作的系統中,他們從河流取水。在低處,排水服務部門負責排水,使渠道更寬、更深、更直。所以,河流可能沒有水。
低地河道已經向更生態的設計過渡,但吳也希望水務署採用新的方法來管理水庫,使它們不僅僅是像水箱那樣的一次性用途。 「我試著說服他們認識到它們可以發揮多種功能——例如景觀、生態等。你去英國的水庫,那裡有鴨子和天鵝,人們在風帆衝浪。在香港,那裡空無一人。二十年前,我幫忙審查了一項關於多種用途的顧問研究,但它被擱置了。水務署表示:“我們提供安全飲用水。”
區域壓力和需要更高的關稅
吳對水禽和風帆板運動充滿抒情,而李則更多地討論有關水的事實和數據,甚至思考為什麼香港人沖廁所的水是澳門人的兩倍多。他也非常關注香港供水的未來。 「近年來,人們對我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擴大流域面積、減少對東江水的依賴進行了評估,」他說。 「新加坡基本上已經將整個地區變成了集水區,但雖然在技術上可以將香港的城市化地區變成集水區,但需要注意不要混合污水管和排水管,而且政府認為擴大集水區是有限度的。
Lee製作了一份表格,顯示東江水分配給各個城市,其中香港分配的實際消耗水量約為115%。自 20 世紀 90 年代初以來,隨著製造業的外遷,消費略有下降,這有所幫助。 「未來,消費應該隨著人口的成長而趨於平穩,」他說。
即便如此,香港也不應視東江水為理所當然。該地區的用水壓力不斷增加——從西江調水到珠江流域東部地區的計劃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該計劃旨在為廣州部分地區和附近城市(可能包括深圳)提供服務。李說:「這將非常昂貴。」他指出,香港為東江水支付的價格每三年就會上漲。
香港目前正在將軍澳興建一座海水淡化廠,李認為到2020年,香港可以使用海水淡化作為主要水源,因為每立方公尺的成本應該比東江的成本低。但他仍然認為我們應該保護水庫系統,以盡可能保持供應結構的穩定性。
儘管水務署收到有關水費太貴的投訴,但李先生卻表達了相反的看法。他還認為香港的水太貴嗎? 「哦,當然,」他說。 「現在大約有50%補貼,向消費者發出了錯誤的訊號。我已經寫過提高關稅的必要性。
致力於設備全天候運行

儘管關於定價和未來水源的爭論不斷,但帕特里克·範(Patrick Fan)是致力於確保水務署實現維持可靠和安全供水的使命的員工之一。他在該署工作24年,職責範圍遍及新界東部的大片地區,包括配水庫、兩個濾水廠和萬宜水庫,主要處理任何設備或供應問題。
「我們的目標是讓設備每天 24 小時運行,」他說。 「如果我們無法在八小時內修復某些東西(這是配水庫的正常供應水平),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向公眾通報該問題。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在這段時間內進行修復。
這些限制可能會使工作充滿挑戰。範總是隨叫隨到,有時不得不在深夜冒著惡劣的天氣外出。有時,他和他的同事解決了一個問題,只出現了一秒鐘,還需要時間來診斷問題並請機械或電氣工程師進行維修——而服務水庫水位一直在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他可能必須看看是否可以從其他地方引水,或者確保水罐車已準備好,這樣如果水庫乾涸,它可以將水輸送到社區。
有透過電腦監視器控制水流的遠端設施。但有時會出現雷暴期間訊號故障等問題。派出團隊檢查問題。 「有時,他們可能會過夜以手動打開和控制閥門,」範說。
進入大壩

離開X座後,範和同事帶我去了萬宜水庫東壩。它位於香港最狂野的海岸線之一,並封鎖了曾經將萬宜島與西貢半島分開的海峽。我們沿著海岸走下去,走到先建造的圍堰頂部——還有西邊的一座「姊妹」大壩,這樣河道就可以排空,從而可以建造兩座主壩。
在我們旁邊,一層土石塊可以防止大海的破壞——尤其是當颱風將巨浪吹上岸時。每個浮石的形狀都像一個大寫的H,一側轉動,與另一側成直角,並且堆疊在一起,它們鬆散地連鎖,可以消散波浪的力量。 「他們製作了大約 7000 塊 25 噸重的多洛石塊,」範說。它們非常巨大,一輛卡車只能運載一個。我站在其中,透過一層可能有五、六個街區深的地方往下看。 「每個人都有編號,」範指著一個小標籤說道,上面指的是帳本中的某個項目。
步行到主壩,我們會經過上次超級火山大噴發和崩塌時形成的節理岩石,增添了景色的壯麗。 70公尺高的大壩高聳在我們頭頂。它的陡坡上佈滿了碎石,範告訴我,即使有人掉下來,也必須稱重並編目,以幫助監控安全。
有一扇門,我們進入一條狹窄的通道,我們排成一列,一直向前走,然後左轉,進入大壩的深處。太陽能螢光燈條照亮通道;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些與我手臂同寬的短水管:可以在這些水管上安裝測量設備,以檢查是否有內部洩漏。
我們向左轉,來到一個側室,裡面有光禿禿的混凝土牆、天花板和地板,還有一個看起來像懸掛在金屬框架上的矮胖油桶,上面有一個通往下面某處的圓孔。 「這是大壩最重要的部分,」範說。 “這是一個倒立擺。”

雖然我認為鐘擺來回擺動,就像在落地鐘或恐嚇愛倫坡故事中的主角一樣,但這個鐘擺看起來完全靜止。有一條電線從桶的中間延伸到孔內的錨點。在桶中,它連接到懸浮在油上的浮子上。點擊浮子,它會稍微向側面移動,然後回到桶中心的位置。如果大壩變形,浮子就會偏離中心,表示有問題。
不過,現在一切都很好。這座大壩仍然像大約 40 年前首次建成時一樣堅固,將長期繼續發揮關鍵作用,為我們每個人提供寶貴但未被充分重視的資源——清潔、淡水。
[首次發表於 南華早報 雜誌。
祝玻爾原子 100 歲生日快樂!
想像一個原子,你可以想像球形電子圍繞著充滿粒子的原子核旋轉:這就是玻爾原子,一個…
盒子裡的貓和真正的尤里卡時刻
2012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因測量和操縱量子系統而獲得;而化學獎則表彰的是…
夢想客機遇到麻煩但鋰電池快速發展
事實證明,鋰電池特別有吸引力,因為相對於其尺寸而言,它們能產生高功率。
3D列印的精彩世界
3D列印正在迅速發展,其應用包括快速製造複雜的原型,甚至製造飛機零件。
氣候變化教父詹姆斯·漢森退休但仍將非常忙碌
漢森並不追求下班後悠閒的生活,而是計劃將自己的時間更多地投入到氣候科學上,以及…
繪製我們的精神控制之路?
除了製作漂亮的音樂專輯封面之外,繪製大腦電路可能會帶來重大的醫學進步
人類創造了上帝粒子
世界上最大的機器肯定會發現難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有助於解釋質量。進一步的任務等待著。
鳥類遷徙奇觀——以及受威脅的亞洲濕地
鳥類可以利用驚人的導航技能進行馬拉松式飛行,但卻受到不小心棲息地破壞的威脅
廢物焚燒替代方案,包括等離子弧氣化
香港是否找不到比將垃圾運往美麗的沿海地區並安置在那裡更好的處理方法?
中醫與養護
中醫與保護 虎骨、熊膽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有…
恐龍獵人董志明
認識世界上最偉大的恐龍獵人。
野生鳥類與H5N1禽流感基本信息
認為候鳥是在亞洲傳播新型令人討厭的 H5N1 禽流感變種的罪魁禍首的觀念是庸醫(主要是…)
禽流感公司 H5N1 信息
有關禽流感的信息和鏈接,尤其是亞洲令人討厭的 H5N1 變種
印度尼西亞鯰魚養殖場——與禽流感傳播有關的類型?
爪哇養魚場的鯰魚餵死雞——有助於表明綜合養魚業可能在傳播 H5N1 病毒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