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維多利亞港兩岸高樓林立,香港市中心幾乎沒有野生動物,因此人們抬頭看到大型猛禽在頭頂滑翔時可能會感到驚訝。這些是黑鳶,是香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猛禽,也是香港最熟悉的鳥類之一。
儘管有這個名字,但風箏的顏色是深棕色而不是黑色。它們的翼展長達一米半,尾巴呈叉狀,它們似乎可以毫不費力地駕馭氣流,在建築物周圍的上升氣流中翱翔,並在港口上空巡航。有時,它們會潛入水中抓取死魚——因為雖然風箏與老鷹有親緣關係,但它主要是食腐動物。
在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博物學家描述黑風箏在香港很常見,冬季數量要多得多。情況仍然如此,十月到三月最容易看到風箏。
白天,黑鳶散佈在香港大部分地區,在山坡、農田和海岸線尋找食物。雖然喜歡內臟,但它們是機會主義者,非常願意捕捉活的獵物,例如蛇或飛過水面的小鳥。隨著夜幕降臨,它們會前往最喜歡的棲息地。其中最主要的是香港島山頂以東樹木繁茂的山坡上的棲息地。這裡現在是東亞最大的風箏棲息地之一。
其他棲息地包括西貢公共碼頭附近的洋洲小島。至少在 2018 年底,長洲西南部。
香港風箏的秘密
香港觀鳥協會的一些成員成立了風箏研究小組,每月統計棲息的風箏數量。 “風箏很特別,計數它們是一項挑戰,尤其是在冬天,”研究小組成員 Vicky Yeung 說。在冬天,可能會有數百隻風箏一起盤旋,形成她稱之為“龍捲風”的景象。該小組的統計顯示,冬季種群數量保持穩定,通常在 1500-2000 只之間,2003 年 12 月的數量最高為 3053 只。
春天,風箏的數量銳減,夏天,香港只剩下百隻左右。每年也許有三十對繁殖——沒有人確切知道,因為要發現建在枝繁葉茂的樹木高處的巢穴並不容易。有些巢穴位於相對偏遠的地方,例如九龍上方的山巒線,鷹巢的名字肯定是因築巢的風箏而不是鷹而得名。但是,風箏甚至可能在岩石小島上或村屋旁邊的樹上築巢。
仲夏時節,幼小的風箏開始飛翔,並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看到有環或有標記的個體表明這些年輕人在第一年仍留在香港。此後,他們的行動就成了一個謎。事實上,秋天抵達、春天再次離開香港的鳥類也籠罩著神秘色彩。它們肯定會在春天向北遷徙,到達寒冷的繁殖地,鳥類無法在冬天生存。也許他們會前往中國北部,或者可能前往俄羅斯。
衛星跟踪研究將揭示冬季鳥類的目的地。但就目前而言,風箏仍然是典型的香港鳥類——在這座城市裡,既熟悉又神秘。
鳶
很棒的文章。感謝您的信息。我對這些鳥感到驚訝。 2012年我去過香港兩次,到處都是他們。我喜歡看它們在建築物和山脈上空滑翔。我花時間在街上走來走去,抬頭看著他們。我仍在努力捕捉完美的照片和視頻。 🙂 美麗的生物。
黑鳶 2013 年 6 月
我們住在皇冠假日酒店的 22 樓,俯瞰歡樂谷,特別是賽馬場和板球俱樂部。除了從上面欣賞網球比賽和草地滾球之外,我們還注意到一隻非常大的鳥在享受上升氣流,我們現在知道它是一隻黑色風箏,儘管是深棕色的。我猜想,他或她一定是 30 只育雛對中的其中一對,我猜想,直到雛鳥飛出雞籠為止。
Cathy 和 Bill Kuhlman 來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