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秋天,我在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IVPP)待了幾天,寫一個關於恐龍狩獵的故事。雖然我聽說過尋找恐龍骨床的故事,也看到過化石,包括隨意留在沙發上的劍龍尾巴棒,但我最大的驚訝是當一位教授主動向我展示一些新發現時。
幾週前,來自中國的新鳥類化石成為世界新聞。它被稱為“孔子聖鳥”,據說幾乎與已知的第一種鳥類始祖鳥一樣古老,但有部分不同,因為它的喙沒有牙齒。自 1861 年發現第一個始祖鳥標本以來,已知的始祖鳥標本僅有 8 個,這只是侏羅紀的第二種鳥類。
所以當教授帶我到他的房間,打開一個小盒子,給我看了另一隻孔子鳥時,我吃了一驚。然後他把手伸到架子上,取下兩塊新的侏羅紀鳥類化石——其中一塊大小如鶯,胸骨上有一個脊,表明它比始祖鳥或孔子鳥飛行能力要好得多。在研究所的其他地方,一名技術人員正在準備另一隻孔子鳥標本,小心翼翼地去除細粒岩石,露出細小的骨頭和羽毛。
這位名叫侯連海的教授先前曾研究過來自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數千件近期鳥類化石。有了這些新發現,他將注意力轉移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化石區之一,那裡出產了包括羽毛恐龍和早期鳥類在內的標本。
化石床位於中國東北部的遼寧省。在恐龍時代,這裡氣候溫和,湖泊星羅棋布,為豐富多樣的生物提供了極佳的條件。內蒙古的火山有時會爆發,為該地區帶來細小的火山灰,從而保存了動植物的驚人細節。
雖然化石往往只保存堅硬、耐用的外殼和骨骼,但這座「中生代龐貝古城」甚至以水蝽、蜻蜓和螞蟻等昆蟲為特色。當地農民發現,出售優質化石比種植農作物能賺更多錢——事實上,第一個孔子鳥標本是由一位業餘古生物學家在市場上購買的,他將其展示給了侯和同事。
儘管這些化石的細節可能令人驚嘆,但研究它們並不總是那麼簡單。對侯向我展示的孔子鳥和其他化石的年齡進行重新評估後發現,它們並非來自侏羅紀,而是屬於白堊紀早期——這使得它們仍然是最早的鳥類之一,但比始祖鳥年輕約3000 萬年。
但遼寧化石的最大失誤出現在 1999 年 11 月,《國家地理》雜誌自豪地大聲揭曉了古盜龍,稱其為「陸生恐龍與真正會飛的鳥類之間缺失的一環」。儘管一些科學家持保留意見,《國家地理》雜誌還是發表了這篇文章,並於第二年撤回了這篇報道,並承認該標本是「複合材料」。它的上半部來自一個物種,下半部來自另一個物種,甚至微小的化石部分也被精心添加,以使其更容易銷售。
神創論者抓住這次災難,聲稱這是反對演化論的證據。一個網站得出了荒謬且不科學的結論:「上帝的話語永遠不會改變,因此必須成為我們所有思想的基礎」。但對於真正思考的人來說,遼寧化石提供了有關鳥類起源的豐富見解,儘管沒有簡化的缺失環節。
有羽毛的恐龍
最重要的化石包括有羽毛的恐龍,它們顯然不是鳥類,但卻有力地證實了鳥類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理論。這個概念最初是由英國生物學家托馬斯·赫胥黎在19世紀末提出的,因為他觀察到始祖鳥和小型獸腳亞目恐龍之間的相似之處。獸腳亞目恐龍是兩足恐龍,包括傳說中的霸王龍以及許多較小的物種。
關於這種相似性是否只是巧合的爭論非常激烈,一些科學家認為鳥類是由古代爬行動物衍生而來的。但在遼寧發現的相對豐富的羽毛獸腳亞目動物使得爬蟲類起源看起來越來越不可能。這些羽毛最初可能是為了調節溫度以及為了吸引異性而進化出多彩的羽毛。
迄今為止,最大的羽毛恐龍是羽暴龍(Yutyrannus huali),它是一種長達九公尺、重達一噸的食肉動物,其名字的意思是「美麗的羽毛暴君」。沒有人認為這是鳥類的祖先,儘管它可能與年輕的霸王龍有親緣關係,後者在 6500 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與其他恐龍一起滅絕。 IVPP的徐星教授領導了對羽暴龍的研究,並認為它的羽毛具有展示功能。
然而,羽毛確實幫助小型恐龍飛行,例如四翼恐龍小盜龍。它長不到一米,重不到一公斤,前腿和後腿上都有大量的羽毛,可能像今天的飛鼠一樣在樹林之間滑翔。
當然,還有與恐龍一起發現的鳥類化石。孔子鳥是其中數量最多的,現在博物館裡有數百個標本。它們是已知的第一批擁有真正喙的鳥類,儘管它們可能屬於已滅絕的鳥類的分支。
有時,很難判斷化石應該歸類為恐龍還是鳥類。 2011年,《自然》雜誌報導,一種新的遼寧恐龍的發現「將始祖鳥從第一隻鳥的地位上推了下來」。部分原因是始祖鳥的頭骨形狀與新恐龍相似,但與早期鳥類不同。很快,反對的聲音就出現了。
上個月,《自然》雜誌發表了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所的帕斯卡·戈德弗魯伊特等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他們恢復了始祖鳥的鳥類譜系,並描述了一種他們認為更早鳥類的新物種,Aurornis xui。 「在我看來,它是一隻鳥,」戈德弗洛特告訴《自然》雜誌。 「但這類假設非常有爭議。我們正處於一個團體的起源。鳥類和[非鳥類]恐龍之間的差異非常微小。
鑑於遼寧化石的微小差異和豐富性,期待對鳥類的黎明有更多非凡的見解。當你四處走動,看到黑風箏在城市上空翱翔時,你可能會想:既然恐龍進化成了鳥類,那麼今天的鳥類將來會進化成什麼呢?
氣候變遷預警
雖然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遷似乎是一個新穎的概念,但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有準確的預測…
忽視科學使全球氣候災難像泰坦尼克號潛艇內爆一樣不可避免
今年夏天(2023 年),氣候變遷成為全球新聞的焦點,尤其是我們剛經歷了最熱的一周…
你被欺負過健康嗎?恐懼、騙術和 Covid
因此,我們有了現代奇蹟——互聯網——即使用智慧型手機,你就可以搜尋和…
沒關係反掩模-o-sphere。科學表明口罩有助於減少 Covid 傳播
剛剛在 Twitter 上與某個立場十分固執、無法用事實改變的人進行了一次愚蠢的「對話」。是的,…
Covid 剪貼簿:瘋狂大流行的快照
我讀過有關西班牙流感的報導,這是上一次大規模流行病,主要是在 1918 年 [所以已經結束了...
高致病性禽流感變種主要在集約化家禽養殖中進化
高致病性禽流感變種是在集約化家禽養殖中由常規低致病性禽流感演變而來的。
隨著 Covid Wild Ride 的繼續,讓你的內褲鴨子貼上膠帶並保持空氣清潔
我們對 Covid 有了深入的了解,甚至正在開發疫苗。然而,無論我們多麼希望,新冠病毒仍然是一個問題…
Covid 是空氣傳播的,因此通風和空氣過濾很重要
自從疫情初期以來,我看到許多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是透過空氣傳播的,甚至使用標籤 #covidisairborne——包括為了反駁…
Long Covid——表明重大影響的信息和鏈接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Long Covid 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甚至會影響到最初病情較輕的人。
Covid 可能是通過實驗室洩漏的經過調整的蝙蝠冠狀病毒引起的
也許人類在功能增強實驗中對蝙蝠冠狀病毒進行了調整,無意中通過實驗室洩漏造成了新冠病毒。
Covid難題:無休止的封鎖,讓它撕裂……還是什麼?
新冠病毒是通過空氣傳播的,這意味著無保護的性行為有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無保護的呼吸也可能導致新冠病毒。
科學表明,包括 Omicron 在內的 Covid 真的不是流感
一些科學研究表明,包括 Omicron 在內的 Covid 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其中一個看起來即將與我們同在…
“危言聳聽”的 Covid 預測勝過 Covid 否認者的預言
淡化 Covid 的假訊息通常來自右翼,主要是那些只想著賺錢的人,他們可能並不太關心實際的人。
Covid毒力、疫苗和變種
科學可以提供一些關於新冠病毒可能發生的情況的見解,以及限制其影響的方法。
我們長期處於 Covid 時代
我們要長期面對這種局面,病毒就像一個無情的、看不見的敵人,隨時準備利用錯誤,溜走…
我與蜂窩織炎的奇怪而令人驚訝的夏季度假
從被看不見的海洋生物快速刺傷,到高燒,再到因皮膚深處感染而住院。
Covid毒力、疫苗和變種
[2021 年 1 月 6 日為《南華早報》撰寫] 去年 1 月,隨著有關新…的報導不斷湧現
病毒定時炸彈——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病
香港大學新興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管軼事對病毒有豐富的經驗;…
來自中國的恐懼:武漢冠狀病毒不會殺死我們所有人
隨著武漢冠狀病毒的消息出現,進化生物學表明有可能發生大流行,但不會造成很高比例的死亡。
科學和生命支持系統受到攻擊需要反擊
環境保護主義正遭受攻擊;而這個星球是我們唯一的家;為我們提供食物、空氣、水…這是我們的生活…
香港供水的秘密世界
香港的供水系統對其發展成為“世界城市”至關重要。
香港打嗝的水牛和冒泡的稻田以及神秘的甲烷上升
尤安·尼斯貝特 (Euan Nisbet) 教授率領一支科學團隊前往香港,尋求幫助查明強效溫室氣體水平為何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