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話題是空的。
- 作者文章
- 5 2007 年 9 月 3:15 下午 #3448
濕地國際新聞稿:
引用:國際濕地組織今天推出了有關東南亞濱鳥的出版物。結果證明了馬來西亞半島對許多遷徙物種的重要性,但也顯示出令人震驚的趨勢。濕地國際今天推出了基於馬來西亞多年實地監測的有關東南亞濱鳥的出版物。 1983-1986 年和 2004-2006 年期間,馬來西亞涉禽數量總體下降了 22%。用於水產養殖、農業、工業、住房和娛樂目的的紅樹林和泥灘的開墾和轉變已被確定為對水鳥區的主要威脅。
在西伯利亞、中國東北和日本的另一個繁殖季節之後,候鳥水鳥開始返回東南亞海岸的季節,濕地國際很高興向大家介紹馬來西亞、泰國和緬甸水鳥的最新狀況。
調查證實,馬來西亞半島海岸是瀕臨滅絕的小青腳鷸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可容納多達 25% (1%= 東亞-澳洲遷徙路線上最稀有的濱鳥。調查也證實了馬來西亞東海岸對於越冬的易危白鷺的重要性,多達33%(1%=30)在馬來西亞東海岸越冬。
然而,1983-1986 年和 2004-2006 年期間,馬來西亞鴴鷸鳥數量總體下降了 22%。最顯著的下降(86%)發生在霹靂州海岸,而柔佛西海岸和雪蘭莪海岸分別出現40%和26%下降。用於水產養殖、農業、工業、住房和娛樂目的的紅樹林和泥灘的開墾和轉變已被確定為對水鳥棲息地的主要威脅。
整個泰國內灣都面臨著城市化以及工業和住房非分區開發的風險。進一步的威脅包括海堤建設、海岸侵蝕和在泥灘上不受管制地種植紅樹林。現在,進一步的威脅是由傳統的蝦池和鹽田轉變為深而陡的池塘來共同飼養螃蟹和蝦子。在其他地區,狩獵水鳥現在已成為真正的威脅。
濕地國際呼籲這些國家的政府機構保護研究中確定的國際重要地點,以防止該地區遷徙水鳥的進一步減少。
濕地國際最新出版物題為“東南亞沿海水鳥和濕地的狀況:馬來西亞(2004-2006年)以及泰國和緬甸(2006年)水鳥調查結果”全面更新了沿線水鳥種群和濕地的狀況根據2004 年至2006年期間進行的調查,對馬來西亞、泰國和緬甸的海岸進行了調查。泰國和緬甸的調查分別由泰國鳥類保護協會和緬甸鳥類與自然協會進行。實地工作主要是由這些國家的志工完成的。
馬來西亞總共涵蓋了 134 個濕地,其中包括砂拉越西南海岸的 15 個濕地,這是自 1985 年以來對該海岸水鳥種群和濕地狀況的首次全面更新。 105,000 隻水鳥。雪蘭莪州和砂拉越州是最重要的州屬,這兩個州的海岸記錄了超過 30,000 隻水鳥。共有 16 個地點符合國際重要性標準(>1% 族群),另外 39 個地點因記錄了大量身份不明的水鳥或至少一種全球瀕危物種而具有潛在的國際重要性。
2006年1月,在泰國中部和南部調查的16個地點總共記錄了76,000多隻水鳥。為具有潛在國際重要性。
極為重要的泰國內灣濕地記錄了超過 52,000 隻水鳥,其中共有 10 種記錄在國際重要濃度範圍內(>1% 族群)。該地區記錄的全球瀕危物種包括瀕臨滅絕的黑臉琵鷺、諾德曼小青腳鷸(族群數量高達 9%)和勺嘴鷸。
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緬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和仰光河口的11個地點共記錄了超過38,000只水鳥。共有 8 個物種被記錄在國際重要濃度範圍內,其中包括超過 3% 的瀕臨滅絕的小青腳鷸。受訪的 11 個站點中有 4 個符合國際重要性站點的 1% 標準(超過 1 % 的人口依賴該站點)。利用霧網獵捕水鳥被認定為該地區水鳥的主要威脅。
東南亞沿海水鳥的驚人數字
– 您可以透過此頁面下載報告。 - 作者文章
- 抱緊,回歸主題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