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話題是空的。
- 作者文章
- 2012年6月27日 11:39 上午 #3628
我收到了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鏈接(同一天,我看到了研究人員在繁殖地看到勺嘴鷸的一些照片……)
它始於:
引用:雖然大多數科學家都為自己的突破感到自豪,但荷蘭鳥類學家特尼斯·皮爾斯瑪(Theunis Piersma)發現了紅腹濱鷸(Calidris canutus)的亞種,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但他表示,他羞於談論這種生物。這位 54 歲的老人最近在河北省沿海城市唐山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表示:“我為這些鳥類以我的名字命名感到非常自豪,但我擔心它們可能會在我有生之年滅絕。”紅腹濱鷸亞種是眾多遷徙鴴鷸鳥類之一,灤南濕地的潮間帶泥灘是它們每年從澳大利亞向北極遷徙的關鍵一站。隨著蓬勃發展的工業繼續吞噬灘塗(渤海灣最後的灘塗之一),這些鳥類正在失去遷徙的關鍵棲息地,並可能面臨滅絕。
北京師範大學鳥類學家張正旺表示:“渤海灣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物多樣性正在喪失。”
– 非常悲傷。我第一次去渤海地區,特別是北戴河,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還記得那片荒涼的海岸,只有很少的農民和小村莊嗎?記得第一次看到天津東南部的泥灘(我相信到目前為止,就在主要填海區的外面……但仍然存在威脅),不久之後就參觀了後來被稱為快樂島的地方:那裡棲息著大群的兩種結物種漲潮時。
從那時起,我們就知道韓國摧毀了大面積的新萬金沿海濕地,而國際保護界卻沒有大驚小怪;現在看來,中國也決心在不遠的將來也採取同樣的行動。
再加上海灣北部現有或規劃的風力渦輪機“長城”,這個移民的關鍵地區——世界上最好的地區之一——正處於嚴峻的境地。
2012年7月12日 上午3:38 #4868郵件我'已發送給東方鳥俱樂部會員;我提到的報告非常值得一讀:
引用:感謝您提供有關報告的信息;我錯過了 IUCN 網站上的鏈接,通過谷歌搜索報告標題找到了:'IUCN東部地區形勢分析
東南亞潮間帶棲息地,特別是黃河
海(包括渤海)。'
僅簡短提及了風電場,我之前通過電子郵件向小組討論了該風電場。我想我提到過看到地圖顯示現有/計劃中的項目,這些項目將在渤海灣北部創建“風電場長城”。
我是在被要求對位於遼寧省海灣北岸的凌海保護區的風電場規劃發表評論後得知這一消息的。
昨天's SCM Post 有一條簡短的新聞:
恢復凌海保護區管理員職務;在他對兩家國有企業因建設風電場導致保護區面積減少 7,000 公頃而罰款後,地區當局對他進行了調職。
– 我看到了凌海地區的地圖,其中部分顯示了保護區中心的風電場。
這只是進一步可怕的發展,因為中國就像一些淘金熱國家,官員們不遺餘力地把他們能得到的一切都塞進自己的口袋;現在,沿海泥灘被視為填海造地、風電場等的容易目標;不要關心漁業的未來,或“國寶:如丹頂鶴,保護遷徙物種的條約。”
當國際保護界似乎對此毫不在意時,就像韓國的新萬金一樣,泥灘的破壞就更容易了。
- 作者文章
- 抱緊,回歸主題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