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石:為熊貓而戰的科學家

當潘得知大熊貓瀕臨滅絕時,他知道自己必須幫助這些迷人的生物。

 在酉水河支流附近的一個山洞裡,潘發現了“嬌嬌”,這是一隻八歲大、重80 公斤的大熊貓,他已經研究了6 年,是其中的30 隻大熊貓之一。她的懷裡抱著她的孩子,她的孩子像老鼠一樣小,稀疏的皮毛中露出粉紅色的皮膚。

擠向山洞,手臂向她伸出,潘離嬌嬌近了幾寸。他已經很了解她了,現在熊貓展現了驚人的信任,讓他輕輕地撫摸她濃密的皮毛。對於這位畢生致力於拯救這些瀕危生物的 55 歲科學家來說,這是一個歡樂而難忘的時刻。

潘和他的研究團隊將剛出生幾天的雌性幼崽命名為「希望」——這是他們對大熊貓未來的願望。自1992年8月出生以來,潘一直在繼續他的秦嶺研究,該研究被紐約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主任、《最後的熊貓》作者喬治夏勒稱為中國最好的熊貓研究計畫。潘的發現擴大了世界對大熊貓及其生態的認識,推翻了一些長期以來對大熊貓行為的看法,使世界關注大熊貓的困境。

資助秦嶺研究的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執行董事大衛·梅爾維爾表示,潘和他的研究「為大熊貓保育做出了巨大貢獻」。三年前,潘先生被荷蘭伯恩哈德親王授予金方舟勳章,以表彰他為保護大熊貓所做的不懈努力,包括成功向中國國家主席和總理請願,要求禁止在大熊貓棲息地砍伐。

潘與大貓熊的合作植根於他兒時的夢想。 1937 年,他出生於曼谷,是第五代中國移民,三歲時隨父母移居廣東省汕頭市。他喜歡聽父親和祖父的動物故事。後來,他讀了達爾文的日記,並被旅行和科學發現的想法所吸引。

身為北京大學生物系的學生,潘在參觀北京動物園時遇到了世界上第一隻圈養熊貓。抱著這個13公斤重的活潑嬰兒,他被迷住了。當他了解到它們瀕臨滅絕時,他知道他必須幫助這些迷人的生物。

大熊貓的分佈範圍曾經從緬甸到中國東部的大部分地區。數十萬年來,其範圍從熱帶和亞熱帶氣候轉移到中國中部和東部的溫帶森林。 2000多年來,至少在13個省份發現了大貓熊化石,但到20世紀下半葉,大貓熊只存在於四川、甘肅和陝西三個省份。由於人類的捕獵,它們的棲息地不斷縮小,大熊貓的數量已減少到約 1200 隻。

1980年,現任北京大學動物學講師的潘自願參加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林業部在四川省臥龍自然保護區開展的大熊貓研究計畫。由於擔心大貓熊滅絕,中國政府自1963年起開始建立大熊貓保護區。但即便如此,大貓熊有時也會遭受偷獵行為。一些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得出的結論是,除非人類透過圈養繁殖計畫來拯救大熊貓,否則大熊貓將會滅亡。潘很快就發現自己與一些科學同事有分歧。

眾所周知,大貓熊幾乎只以竹子為食,在四川工作的研究人員發現,它們最喜歡箭竹的葉子和嫩莖。然而,每45至50年,箭竹就會大面積開花和枯死。開花產生的新植物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成熟。 1983年,當箭竹開花的消息傳來時,政府制定了計劃「拯救」飢餓的大熊貓,並將它們安置在專門建造的收容站中。

為了資助救援,世界各地發出呼籲。人們被竹子枯死和大熊貓挨餓的報道所感動,紛紛捐款。但潘認為,大熊貓已經經歷了無數次的開花事件,不會遭受過度的痛苦,因為它們可以吃其他竹子品種。他認為,救援計畫會為動物帶來創傷,造成很高的死亡風險。他公開反對救援行動,儘管這可能會危及他的職業生涯。

「如果我們不說竹子開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就無法獲得國際捐款,」一位官員告訴潘。但潘堅持了下來,他覺得自己欠大熊貓、學童和其他人的錢。他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長篇報告。最終,政府停止了救援行動。即便如此,截至目前,已有108隻大熊貓被捕獲,其中33隻已死亡。潘先生關於竹子開花和死亡並不是大熊貓生存決定因素的論點後來被實地觀察所證實。同時,潘找到了他一生的工作——幫助大熊貓在野外生存。 

1984年,潘離開臥龍,前往秦嶺進行自己的大熊貓研究,後來將研究轉移到木材單位管理的森林中。潘和他的團隊自掏腰包支付團隊費用,並得到了潘在香港的兄弟姐妹的小額捐款。他和他的同事以米和馬鈴薯為生。潘非常想念他的妻子和兩個小女兒。在潘的工作開始獲得認可和資助之前,幾年過去了。

由於竹林中的能見度很低,大熊貓很害羞,潘一開始只能難得一睹這些生物的生活。直到 1987 年,才獲準給大熊貓戴上無線電項圈,以便更容易找到它們。

嬌嬌(名字的意思是「雙重魅力」)是潘團隊抓獲的人之一。 1989年春天,潘估計她已經四歲半了:剛剛成熟到可以繁殖。於是,當同年八月嬌嬌進入一個山洞,待了幾天後,他懷疑她已經生了孩子。潘從洞頂往洞裡看,看見她和一個嬰兒。在山洞裡待了九天后,嬌嬌開始尋找食物。潘和他的團隊檢查了嬰兒。這是一隻雄性,他們稱之為鬍子──小老虎。

嬌嬌後來成為世界上研究最多的野生大熊貓之一,她把鬍子搬到了一系列的洞穴裡。五個月大、體重九公斤的虎子離開洞穴前往森林,潘經常在樹上發現他,而嬌嬌則在附近覓食。潘定期給鬍子量體重,監測他的健康狀況,但與曾經衝向他和盧植的嬌嬌保持安全距離。

漸漸地,嬌嬌也習慣了研究人員的存在。 「嬌嬌,我們是來研究你的,不是來傷害你的。」潘走近時說。鬍子跟著媽媽到處走,吃她吃過的竹子,在她標記的地方標記氣味。身為一位慈愛的母親,嬌嬌送給鬍子一些玩具,例如一個舊金屬臉盆,並讓他在13個月大斷奶後也嘗試哺乳。但在1992年春天,嬌嬌交配、懷孕,並趕走了她的第一個孩子。鬍子現在重約70公斤,開始跟隨一隻年長的雄性。那年秋天,嬌嬌生下了息王。

隨著研究的持續多年,潘和他的團隊獲得或證實了對熊貓社會的許多見解。最令人滿意的是大熊貓是一夫多妻制的發現。研究人員先前認為,主導的雄性大熊貓贏得了繁殖權,但潘研究組中的雌性大熊貓在一個季節內與四隻或更多雄性大熊貓交配。

潘的關於大熊貓生育能力的研究尤其讓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感到鼓舞。儘管事實證明大熊貓在圈養環境下很難繁殖,但潘證實它們在野外也能很好地繁殖。虎子和喜王相差三年後,嬌嬌每兩年就生下一個嬰兒。潘說:“眾所周知,圈養大熊貓 20 歲就可以生育,一隻雌性大熊貓大約可以養育 8 個幼仔。”對野外大貓熊的 DNA 測試顯示出良好的遺傳多樣性。

「秦嶺的人口相當穩定,」潘說。 “在我們仔細研究的 36 隻大熊貓中,有 7 隻死亡,13 隻出生,還有 11 隻幼崽倖存。”

潘發現了農民和大熊貓之間的相互包容。大熊貓通常在海拔 2400 至 3000 公尺的高山地區度過夏季,冬季則下降到海拔 1350 至 2400 公尺之間。 「事實證明,在這些海拔地區,永久農業是不可能的,」潘說。 “因此,雖然秦嶺下游大部分是農田,但1350米以上的地區就像是熊貓保護區。”

熊貓還能被拯救嗎?潘相信是這樣的。所需要的只是竹林和寧靜。大熊貓棲息地面臨的威脅一直令人擔憂。 1993年,潘研究區的木材砍伐加劇。潘再次勇敢地為他心愛的大熊貓發聲,他直接寫信給國家主席江澤民和時任總理李鵬,敦促停止砍伐。中國政府不僅下令停止砍伐木材,而且在1997年將潘山的305平方公里的山區指定為大熊貓保護區,使其成為大熊貓的主要保護區之一。秦嶺的240隻大貓熊中約有170隻目前居住在保護區內。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實施一項計劃,加強對現有13個大貓熊保護區的保護,並新建14個大貓熊保護區。

偷獵是另一個威脅。過去14年來,秦嶺山區已有7隻大貓熊被盜獵者殺害。大約十年前,野生動物貿易調查人員發現熊貓毛皮的售價高達 $10,000 美元,據稱買家是富有的中國僑民以及台灣和日本的買家。此後,中國政府頒布立法,規定偷獵或交易大貓熊屬於刑事犯罪。                

1997年8月,潘對秦嶺研究區進行了短暫訪問,預計大多數大熊貓將在高山坡上的夏季活動範圍內。和他在一起的還有 13 名本科生,他們計劃研究自伐木結束以來生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晚上,潘聽到房間外面有緩慢的腳步聲和呼吸聲。這很奇怪,他想。為什麼熊貓會從山上下來?隔天早上,潘發現習王站在他家門前,好像是來找老朋友的。幾天后,她回到山里,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幼崽。 

1998年8月,潘的學習小組加入了一位新成員。他收到了研究基地一名學生傳來的訊息:有人看到嬌嬌和她最新的第五個孩子──小舞在一起。

【本文首刊於2000年2月中文版 讀者文摘。 《讀者文摘》擁有本文的版權。]

頂尖人物

Helicopter crews brave mighty winds and waves to rescue seamen during South China Sea typhoons

南海颱風襲來,直升機乘務員冒著大風大浪救援海員

2022年7月2日上午,大風暴雨襲擊香港……

James Reynolds typhoonhunter and volcano videographer

詹姆斯·雷諾茲 (James Reynolds) 颱風獵人和火山攝影師

詹姆斯雷諾茲是拍攝颱風的先驅,並將火山添加到他的…

jackson looseyia

馬賽野生動物探險導遊 Jackson Looseyia

肯尼亞出生的馬賽野生動物導遊,BBC Big Cat Live 系列節目的主持人之一。

dummy-img

適合所有序列的人 Frederick Sanger

弗雷德里克桑格 (Frederick Sanger) 對生命化學的研究做出了關鍵貢獻,主要是透過發現分子如何…

dummy-img

藍光最終為 LED 巨頭贏得諾貝爾獎

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因在…中的開創性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獎。

Genius of the Jungles: Alfred Russel Wallace

叢林天才: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

儘管華萊士以共同發現進化論而聞名,但他卻是一位令人驚嘆的人:一位探險家、自學成才的博物學家…

dummy-img

蝴蝶和傑出的霍夫施塔特教授

霍夫施塔特蝴蝶是一種非凡的電子能階光譜,由道格拉斯 (Douglas) 於 1976 年首次描述…

dummy-img

氣候變化教父詹姆斯·漢森退休但仍將非常忙碌

漢森不再追求下班後的悠閒生活,而是計劃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時間…

jill robinson

吉爾羅賓遜幫助熊

吉爾·羅賓遜先是感到震驚,然後她出發去阻止受苦的大熊……

dummy-img

Jessie Yu – 香港單親協會創始人

這位不知疲倦的香港慈善家表示,取得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幫助自己……

Keeper of the Kings: Captive breeding Philippine Eagles

國王的守護者:圈養繁殖菲律賓鷹

多明戈·塔德納:圈養繁殖的菲律賓鷹

Dr Yang Lihe helping former leprosy patients

楊立和醫生幫助麻風病患者

楊非常清楚,麻風病患者的痛苦並沒有隨著疾病的結束而結束…

Dinosaur hunter Dong Zhiming

恐龍獵人董志明

認識世界上最偉大的恐龍獵人。

dummy-img

勇敢的直升機機組人員從九龍嘉利大廈著火的屋頂進行了戲劇性救援

直升機機組人員從九龍一座著火建築物的屋頂救出人員。

Mountain Dog and rebuilding schools in China

Mountain Dog 與中國重建學校

退休的香港校長幫助許多來自中國貧困家庭的孩子重返…

dummy-img

柯媽媽為正義而戰

立法者越忽視她,她就越堅定尋求正義

dummy-img

非典醫生、女主角蘇燕妮

一種神秘的疾病正在將醫護人員一一擊倒。他們怎麼可能打架……

dummy-img

艾倫·連恩

2002 年 10 月,一箱箱衣服開始運抵西非國家布基納法索……

Teacher Lin helps kids in Taiwan

林老師幫助台灣的孩子

透過閱讀和對人的觀察,她相信每個人都有優點。這些孩子…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